溝通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有效地「傳遞訊息」,無論以口語或是非口語的方式表達亦可以。要有效地表達心中所想,我們可以依據學生的能力要求學生以口語或非口語的方式作表達,有的學生甚至可以同時用多於一種表達方式 (如︰口語 + 溝通圖) 溝通,使溝通更清晰。
以下為學生主要的溝通方式︰
口語表達
手勢表達
運用「輔助溝通工具」
運用手勢是最方便的表達方式,不需任何圖咭或受口語表達的限制。
常用的手勢包括︰
張開手掌 — 要求眼前的物件
指向手勢 — 選擇及要求物件
飲
|
食
|
對不起
|
謝謝
|
等
|
洗手間
|
運用「輔助溝通工具」
「輔助溝通工具」是一些非口語的表達方式,幫助非口語學生和正在發展口語的學生表達意思。較常見的「輔助溝通工具」有「溝通圖」和「電子溝通板」。
溝通圖為其中一種輔助溝通工具。根據學生的能力,學生會配備一塊溝通板或一本溝通簿方便溝通,而圖咭可以為不同大小和類別 (如︰相片、圖片)。當學生運用溝通圖表達時,家長應回應學生,以鼓勵學生繼續以圖咭表達所需。
|
|
置於課室內的流動溝通板, 幫助學生表達基本需要。 |
個人「指點式」溝通簿 |
|
個人「指點式」溝通板 |
電子溝通板是另一種輔助溝通工具,特點是能夠真人發聲,有助提升溝通的效能。除了表達外,學生也可運用電子溝通板報告。
|
學生可運用電子溝通板報告天氣, 讓學生更多參與早會的機會 |
發聲溝通工具
匡智會於2013年上旬發佈了溝通發聲應用程式—“匡智溝通易”,讓學生更靈活和方便輕觸圖片發聲去表達自己。
|
學生於早會時段運用 “匡智溝通易”應用程式報告天氣, 他們的參與度和主動性能大大提升。 |